188比分直播:联合举办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1541


3月23日下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88比分直播要加强课程思政和“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共同举办“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188比分直播: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副校长周国明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近40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上海印刷出版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主任张文忠教授主持。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如何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与策略”“‘三全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理论研讨、思辨和探究。

研讨会上,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作了《课是点燃求知欲和思想理想的第一顆火星》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两会上再次强调的188比分直播“立德树人”和“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的重要论述。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他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课程思政,积极探索新时代利用具体学科知识教学教书育人,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要义;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科学探索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健全人格,是提升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伦理资源和道德力量。他认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道德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感悟公平和正义的崇高价值。二是教师恪守师德,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主动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三是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一切以教师自身的人格为基础。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和渲染作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吴新文指出,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场所,课程思政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如何在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把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是推进“三全育人”和学校德育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课程思政开展价值观教育,需要重视以下环节。其一,学校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承担着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责任。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学校应有自觉的价值观教育意识,对把相关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之中进行总体筹划,确立各门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集体攻关并取得突破。其二,教师是课程思政和价值观教育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趣味、价值取向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追求。如何把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亮点、热点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和知识传授之中,是对教师的责任心、敬业心和“匠心”的考验。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会与学生有很多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体现了教师的价值修养,在课程思政中显得至关重要。

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姚俭建教授指出,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角度考察,课程思政是对“教书育人”这一教学本质的回归。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和基本价值取向。把师德建设做一个类型学的区分,可分为消极型师德建设与积极型的师德建设。前者是基于师德的困境与假、恶、丑展开的师德底线建设,后者则是基于师德的进步与真、善、美展开的道德高地建设。高校师德建设必须有一个从消极型向积极型的转变。新时代高校积极型师德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以价值塑造作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注重于思想价值引领方面,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强政治认同、价值塑造和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二是以教书育人的师德标兵为人格示范。课程思政的成效取决于教师这一关键主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要通过选典立范、示范引领,有效带动教师全身心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三是以师生心灵契合的融洽关系为伦理依托。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依托心灵契合的融洽关系,师生之间既是知识的交流,又是心灵的撞击,在身心的和谐统一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和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指出,把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联系起来,体现了会议组织者具有很好的思想敏感性,体现了对教育根本价值的正确理解。今天这个会要改变我们三个观点。第一,教学品质是师德的核心。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师德事件,师德似乎都表现在教学之外的领域,但是,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把教学做好这是教师的核心职责所在,当然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其次,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一方面把每一门学科看作引领学生走近世界、理解世界的窗口,教师要把学科与社会、人生的意义和关联想清楚、讲清楚,另一方面是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落位于人,形成人的德性素养,不管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最后都是要形成人的素养,提高人与世界打交道的能力。第三,思政教育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赫尔巴特曾经讲过,我们想不出没有德育的教学,也想不出有不通过教学的德育。教学和德育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当然,今天我们讲课程思政较多地从教学内容上融合思政,其实,教学形式更为重要,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顺序、节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氛围等,这些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的形成是无形却有力的。把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联系起来讲,有利于我们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其自觉性、科学性。

华东师范大学刘竑波副教授指出,大学中的“课程思政”,其具体内涵是指:各级各类大学通过有效而持续的课程教学,教会学生潜心做学问、诚实做人、专业做事,并为其大学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首先,课程思政的执行者是教师,要实现课程思政,首先有赖于教师专业素养过硬,教育教学方法合理,培养目标精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并引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其未来的展翅高飞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大学的课程思政应关注与坚持不同类型大学的学校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培养需求,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做好专业与心理准备。大学教师的课程思政应落实(1)个人思考力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2)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相结合;(3)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始终坚持“培养专业而有创意、积极而有能力、负责又有温度的未来职业人”的教育宗旨与方向,提升全体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作精神,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知识技能准备。最后,课程思政还应该体现在:大学实训中心的软硬件和行业参与度要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双师型教师和职业专家指导“两条腿走路”。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和行业巨变,课程思政与教师工作的德性,应体现在大学课程能够链接多种行业,与时俱进。

张文忠教授认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好老师,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抓好课程思政,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表示,与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研讨会上,为了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上海版专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在上海版专出版与传播系两年前已建立“上海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决定在该系建立“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基地”。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和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一起为“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基地”揭牌。大家希望通过领导、专家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贡献有成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使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最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发表讲话。他指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此次研讨会是研究中心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一次教育智慧火花的碰撞,意义重大,效果明显。专家们就职业教育、教书育人工作独到的见解和专业指导给了大家很多启示,他希望研讨会的成果要积极运用于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实践。要进一步提升教书育人的成效,让教师成长,让学生成才。


  (供稿、摄影: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  作者:李文静、舒松)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